|
通行的《周易》即《易经》,儒家四书五经之一。《史记》称《易》,据说周文王所作,故后人称之《周易》,以区别于传说中的《归藏易》,《连山易》。
《周易》奉为儒家四书五经之一,故有《易经》之称。
据说孔子为周文王的《周易》作《易传》。《史记》称《易大传》。
西汉之后,孔子的《易传》与周文王的《周易》合为一书,误导后世,《易传》当作《周易》读。经与传不分,《易传》当作《易经》念。至今学术界仍然如此。
《易传》,只不过传播《易经》,并附会儒家伦理。《易传》只是易学之一。
七十年代出土的西汉马王堆帛书《周易,无论经还是传,都与通行本不同。且《周易》与《易传》分离。充分说明,《周易》即《易经》,《易传》不是《周易》。
易学,有儒与道之分。儒家尊的是周文王的《周易》即《易经》。道教尊的是不立文字的伏羲《易》,且无“经”字。太极,太极图,奇门遁甲,河图洛书,四柱八字,阴阳五行,六十甲子纳音,梅花易数,等等,都是道家和道教的伏羲先天八卦,与儒家的《易经》无关。
后人称伏羲《易》为先天八卦,周文王《周易》为后天八卦。先天八卦,后天八卦,都属后世易学。
现代许多学者专家大师,连儒家与道教各自尊什么《易》都分不清,儒家的易学,道教的易学,都当作了《易经》。
中华传统文化之悲哀。
|
|